白话演绎《道德经》第五十四章
阿东(http://ad090115.blog.163.com) 欢迎网上转载,请保留网址
擅长于建造者所建造的很难被拔除,擅长于抱持者所抱的很稳当不容易脱失。如果都能够明白这个道理,就能不断的延续,祭祀也就不会中断。这道理用于修身,德行就会真实;把这道理奉行于家庭,德行就会有余;把这道理奉行于乡里,德行就会长久;把这道理奉行于城邦,德行就会丰盛;把这道理奉行于天下,德行就会广博。所以,以自身来观察一个人;以自家来观察一个家庭;以自己所处的乡来观察一个乡;以自己所处的城邦来观察一个城邦;以自己所在的国家来观察一个国家。依据这种方法,我们就能够知道普天下的情况和道理。
擅长于建造者所建造的很难被拔除,为什么呢?关键是打好基础,基础好则稳固难于拔除。擅长于抱持者所抱的很稳当不容易脱失,为什么呢?关键在于不贪,抱着越多越不稳。基础再好如果贪心也是不行的,基础不好即使不贪也是不行的。比如建楼房,基础再好而贪心不足盖的很高也是不稳的。同样的,盖的很低而基础不稳一样会倒塌。所以说懂得这个道理(打好基础又没有贪欲),修身则德行真实纯正,奉行于家庭则德行就会丰盈有余等等。
《道德经》帛书版 第五十四章
善建者不拔,善抱者不脱,子孙以祭祀不绝。修之身,其德乃真。修之家,其德有余。修之乡,其德乃长。修之国,其德乃夆。修之天下,其德乃博。以身观身,以家观家,以乡观乡,以邦观邦,以天下观天下。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兹?以此。
《道德经》王弼版 第五十四章
善建者不拔,善抱者不脱,子孙以祭祀不辍。
修之于身,其德乃真;修之于家,其德乃馀;修之于乡,其德乃长;修之于国,其德乃丰;修之于天下,其德乃普。
故以身观身,以家观家,以乡观乡,以邦观邦,以天下观天下。吾何以知天下然哉?以此。
译文:
擅长于建造的难于拔除(基础好),擅长于抱持的不易脱失(无贪欲)。(如果能够明白这种道理并遵循着去做,就能不断地延续)子孙的祭祀也就不会中断。这道理用于修身,德行就会真实;把这道理奉行于家庭,德行就会有余;把这道理奉行于乡里,德行就会长久;把这道理奉行于国家,德行就会丰盛;把这道理奉行于天下,德行就会广博。所以,以自身来观察一个人;以自家来观察一个家庭;以自己所处的乡里来观察一个乡里;以自己所处的国家来观察一个国家;以所处的天下来观察天下。我怎么会知道普天下的情况和道理呢?就是从这里来的。
相关解释:
所以说,做什么只要打好基础并去除贪念就能长久持续,这种道理不单适用于个人,适用范围还很广,也适用于家庭、城邦、国家等等。很多人在解读这一章的时候,都搞不明白“善建者不拔,善抱者不脱”是啥意思,老子想要表达些什么?接着看到下一句“子孙以祭祀不辍”又傻眼了,再看看前后的句子,又看不出有什么联系。所以,解读《道德经》如果看不出句子与句子之间、段落与段落之间有什么联系,基本上是解不通《道德经》的。老子的叙述方法也很有趣,总是在句子中埋藏着一些道理。就像第四十八章的开头一句“为学日益,为道日损”。你要是搞不懂每天是什么得益,又是什么受损。这一章就不用解读了,解了也是白解。
评论